很快又要高考了,有的人会考的很成功,有的人则可能不那么成功。成功者不需要我们锦上添花,我们还是关心一下考的不好的同学吧。或许我们可以给这些同学,尤其是潮汕籍的同学,找一个考的不好的理由。古代也有高考,那就是以前的进士考试,潮州曾经有过一段不太辉煌的考试经历。那是明朝的万历时期。
参考明朝各地录取的进士,我制作了下图——明朝各次科考,浙江、江西、福建及潮州进士数量。我们发现潮汕在明朝的隆庆到万历年间,考上进士的人士大减。后人为了安慰这些人生输家,提出了各种解释。
明朝各次科考,浙江、江西、福建及潮州进士数量
一、海禁论 一个解释是因为海禁,潮人谋生不易,一方面铤而走险当盗商,一方面又培养人才以期在政治上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国家的政策方向。隆庆开海后,生活安定了,好转了,培养人才变的不重要了,于是进士产出量就少了。清朝虽然也有海禁,但潮人可以下西洋贸易,也没有十分迫切的影响朝廷决策的需要,于是进士的产量也少了[1]。
这是一个有趣的解释,但我总觉得有点牵强,有些过于微观了。例如我们旁边的福建,浙江同样沿海,同样受海禁影响,我们又看不出他们在隆庆开海后进士数量有什么大规模的减少。而这沿海的福建和浙江省,在隆庆前产生大量的进士,然并卵,未能改变明朝的海禁政策。我很怀疑精明的潮汕人中,会有几个人真诚的以为多产生几个潮籍进士就能真的影响国家的既定政策?
明朝进士分布图
实际上我们普遍认为海禁相对严重的嘉靖朝也是一个误解,按樊繁的说法:“永乐三年(1405),市舶司恢复,海禁有所松弛,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朝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时期,人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海上贸易相对繁荣。[2]” 嘉靖二十一年,潮汕就产生了七位进士,所以海禁不应该成为后来进士减少的背锅侠。
根据数据,嘉靖朝的潮汕进士人数和浙江、江西以及福建的进士人数之比为0.0609,0.0903和0.0944。天启到崇祯十六年的比例为0.0672,0.0968和0.0869。只有隆庆到万历二朝潮汕进士数量极低,比例为0.0198,0.0273和0.0257。而这嘉靖和万历时期内,江西以及福建的进士人数保持在浙江七百多,江西和福建在五百多人的水平。可以说海禁与政治诉求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开海后潮汕进士数量锐减。或者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三时期三地进士数量比较
二、风水说 在潮州有一个有趣的风水传说。传说讲明朝的龙图阁学士刘昉,羞辱了潮州知府林监丞,为了报复潮州人,林监丞破坏了潮州的风水,使潮州出不了大官。
传说林监丞破坏的风水一共有十四项,不过有据可查的建筑主要包括:
1)在潮州“鲤鱼眼”建凤凰塔(涸溪塔),鱼尾建三元塔,使“鲤鱼”被钉死,潮州不再出高官。 2)在桑浦山“牛尾地”建玉简塔(牛屎塔),致“金牛”被钉死。
可以肯定这是本土民间大数据研究者对进士数量归纳后提出的解释。
但是传说很有趣,现实很无聊。首先明朝没有龙图阁学士。于是有的传说把时间改在宋朝——因为刘昉就是宋朝的人。但是这一改又出问题了,凤凰塔,玉简塔都是明朝兴建的,风水传说变成了穿越传说。所以比较流行的传说把时间设定在明朝。民国时期的歌册《新造刘龙图骑竹马全歌》亦把刘昉的时间位置定格为明万历年间:“表出大明天子时,国号万历呾知机,…… 时有姓刘一尚书,禄享千钟庆有余, 官至龙图太学士,内阁大臣名不虚。” 传说中刘昉可能的原型,应该是万历三十四年任潮州通判的刘昭,正是三元塔修建的时间,后世坏鬼书生看字不清变成刘昉,然后以讹传讹也是有的。
《新造刘龙图骑竹马全歌》
但是这个设定也有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潮州知府并无林监丞其人,而传说中林监丞的名字很多,说他是原名林发的福建或江西人。名字有林监丞,林监成和林鉴成数种,而这些名字都不曾出现在明代潮州知府的记录里。
传说分析 传说给了我们一个传说产生时间的提示。有据可查的建筑是凤凰塔,三元塔和玉简塔。凤凰塔又称涸溪塔,由当时潮州知府郭子章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三(1585)年。三元塔又名急水塔,建于万历三十三(1605)年。玉简塔由知府陈应堂建于万历三十八(1610)年。所以这样的破风水传说必须产生于万历十三年之后到朕的大清亡了这一时间段内。把二十几年内发生的事浓缩成一任知府的工作,纯属谣言。
凤凰塔
实际上关于凤凰塔和三元塔还有第二个风水传说。这个和建筑者有关,是师徒二人比赛建塔,不过我们知道,二塔的建筑时间相差三十年,这个传说同样的不靠谱。两个并列的传说证明风水的重要性,又让我们窥见潮人对赌的痴迷,除了赌钱,亦可赛艇,亦可赛塔。
三元塔
追寻破坏风水传说的起源,主角之一林监丞并未列名潮州知府,那么这个人从何而来?查看凤凰塔和玉简塔的历史,我们发现根据《潮州志》记载,建筑两塔的创议者是同一个人——林熙春。而三元塔也是在他的倡议下建立的,后人归咎建塔的责任时很容易就把他拉来垫背。不过传说必须是万历朝后,群众智慧认为风水被破坏了,而大家又基本不记得建塔人是谁了。甚至这可能是传说的传播者故意混淆视听,免得到时候被跨省。
林熙春
林监丞的名字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一个说法是源自林熙春的儿子林益封。按潮州府志的话林益封,因为父荫当上了太常寺典籍,后来又升任上林苑监正。而又有说林益封在父亲的墓碑上说自己是监丞。这两官职是有差距的。太常寺典籍是正七品的官职,上林苑监丞也是正七品,大家平级,何来升任之说?上林苑监正是正五品的官员,这才是升任。既然这样,林益封何以又自署监丞?或许林益封是先出任监丞,而后在升任监正的吧?毕竟在封建时代,把自己的官往大了说或小了说,都是对皇帝的不敬,是可以因此掉脑袋的。
最大的可能是传说产生于清朝,大家留意到潮州在嘉靖年间出了很多进士(本地高考状元),而万历一朝才出了12个高考状元。素来崇信风水的潮汕人便把这一科举失败归因到当时的新建筑上。然后好事者又拉上刘昉,用名人来为传说增加可信度,于是慢慢演变成传说,各种怪力乱神的故事也加插到这个传说中来。清朝潮州进士的产量只要115人,比明朝159人少,则为传说的传播提供土壤,民间统计学家归纳出分别后,用风水来解释。因为时间离明朝远,加入各种神奇故事,越发没有人会去质疑。
但那时大家只记得是某一位林姓倡议建成的塔。传着传着就变成林氏建成的,然后成为林建成,再变成名字有林监丞,林监成和林鉴成。总之我感觉这个锅林益封不能背。
那么为什传说中的林监丞是福建或江西人?一个原因是两个地方和潮汕相距还算近,可是广州也离的很近,为什么不是广州人?也许只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属于明朝进士高产区,和潮汕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这是传说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但明朝后期以及清朝潮州的进士产量为什么下降仍是一个需要我们解释的问题。不过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些分析其实已经超纲很多,所以,如果成绩不理想,大家依然可以拿林监丞挡箭。
三、综合论 按我的意思,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除了看本地,还要看全国。
一个比较微观的原因是嘉靖前期倭寇之乱对潮汕影响不大,社会相对安定,士子得以专心读书应考。而嘉靖后期到万历朝潮汕多受倭寇和海寇困扰,如澄海林道乾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到万历元年(1573年)一直是活跃在东南亚的海盗团伙。如万历二十六年福建贼人引倭寇驾大船10余艘入犯柘林、碣石。万历二十九年倭寇船只窜泊于南澳,南澳总兵进行阻击,击杀倭寇数十名。万历三十一年倭寇进犯海门,被参将麻镇击退。万历四十六年五月,海寇袁进,福建同安人,突犯潮阳,又窜至揭阳北关劫掠之后,下海而去。万历四十八年袁进羽党林我鹏突犯广澳,被南澳总兵何斌臣所击败。在这种动荡的情况下,士人自然就不容易安心读书,考取功名也就增加难度。
明朝倭寇侵扰地区
从宏观来说,另一个影响潮汕进士数量的原因可能来自嘉靖朝初期的科举改革,注重平实的文风。潮人李龄(1406年出生)在潮汕提倡的平实文风,影响了潮人的写作风格,而嘉靖科举改革,切合潮人文风,潮人中举率大增。万历朝张居正三子连登制科,破坏科举风气,文风有变浮夸,使潮人中举困难。
而后的崇祯朝,从崇祯元年(1628)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到明朝灭亡,北方一直动荡,少了北方进士的竞争,潮汕高考再度走向辉煌也是意料中事。至于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清兵在佟养甲、李成栋率领之下攻入潮州,是为清朝统治潮州之始。
郑成功
但直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潮汕才出现清朝第一位进士。黄挺老师说清朝进士数量减少和社会对读书观念的改变有关。这期间郑成功进攻潮阳、澄海等地,占据了饶平、揭阳、普宁、澄海、海阳的大片地方,揭阳、普宁、澄海等县城曾先后失守。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兵攻克达濠寨,清王朝对潮州的统治终于得以稳固下来,地方社会秩序渐趋稳定。动荡的社会环境也许就是改变人们对读书观念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