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2|回复: 0

关于六壬入门的古籍梳理和总结

[复制链接]

74

主题

17

回帖

4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0
发表于 2024-1-27 21: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天听到很多朋友聊起六壬体系繁杂,入门困难的问题,而且相比其他术数,六壬又有个独有的特点,就是各类典籍汗牛充栋。且不说古代流传的经典,就算是现代的书籍,从九十年代至今,在六壬为大众所熟悉的短短二三十年间,大师们出版的各类书籍就已经是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了。对于每个研习术数的人而言,找不到书、找不到案例来学习都是一个会让人无比苦恼头疼的问题。不过,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对于六壬新手而言,到处充斥眼帘的各色书籍却更多的是让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学起的烦恼,以至于很多人学了好多年还是不得门路总是在门口徘徊而不能登堂入室。这篇文章是结合我个人的学习历程,总结出的个人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够给想要入门的朋友有所帮助。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术数的学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圈内比较普遍的,就是找人拜师。这种确实是最高效省力的方式,但是前提得是有足够的机缘能遇到明师,否则遇到的如果是哪些靠胡编案例和故弄玄虚的“大师”,那可就人财两失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古籍并勤加实践自学成才,不过这种方式往往也是被术数爱好者们普遍误解的。相比于拜师学习,自学除了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外,其实最难的还是它对个人的聪颖悟性和毅力恒心的要求之高。而且由于大多数术数本身就有很高的门槛,如果没有相当的悟性和毅力的话很容易就在一次次碰壁中放弃了。再加上历代大师们的成功营销,让无数新人在碰壁后都会产生一种幻觉“是不是书上的东西都没写透?”“是不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诀或秘本?”“没有师承怎么办?”等等。这些认知是新手自学术数碰壁后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事实上哪来的那么多的秘本和秘诀!如果有点版本学知识,再梳理过哪怕任意一门术数的流传情况的话,不难发现,在历朝历代无不尸山血海、山崩地裂式改朝换代的中原大地,一门术数,它的大宗传承能够有效流传下来都已经是奇迹,更遑论秘不示人、口耳相传的所谓秘籍。再者,当你深入梳理溯源一门术数的发展轨迹后就会发现,所有术数,风水也好,三式也好,命理也好,无论它追溯的历史有多悠久,但它迎来爆发式发展期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印刷术出现以后的宋代开始的。而对于子平法和各类风水门派这类本就诞生于宋代,而且又入门不难的术数而言,在经历了出版业高度发达的明清时期更是被推举到了极为普及以至于各类门派和祖师蜂拥蚁聚,百姓也是日用而不知,近乎成为民俗的程度。由此可见,术数的传承从来靠的都是典籍的传播,而不是所谓的口耳相传。六壬的学习也同样适用于上面的规律。拜师能够更高效直接,少走弯路;但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并且对于易学非常有悟性的话,自学也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无论拜师还是自学,对于六壬而言,有些典籍无论是入门还是深入研究都是不容错过的。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六壬的经典典籍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能够方便新手入门和进阶。相信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都了解对于术数的学习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不推荐新手从现代人写的书看起。不是说现代大师们就一定都是骗子,而是现代人的书实在是鱼目混珠的太多,除了少部分有真知灼见外,其他大部分人要么是故弄玄虚的胡编乱造;要么是东拼西凑的杂抄古籍,而且往往还抄不正确,理解偏差又夹带私货。假如从这些书开始入门的话,很容易会被带偏,会导致一开始就会对某些关键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后面又不得不花费大功夫去纠偏,甚至直接走偏而不知,导致最终学了很多年也还是门口徘徊。因此,假如你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在基础打牢能够辨别真伪之前可以不那么着急去看现代人的书。毕竟所有能够流传下来的古籍都是由历史大浪淘沙,经过一代代研习者的认可才会最终流传下来,是已经经历过严格筛选的,尤其是对于明清以前的古籍。而即使是最早的现代书,甚至哪怕是民国的书籍也都不曾经历过这一过程。对于六壬的学习而言,哪些古籍是值得推荐的呢?而且“船载六壬,车载奇门”,六壬古籍同样繁多,从哪里看起呢?

首先需要对这些古籍分个类,不同的古籍适合不同程度的人去读,就像初中生要学数学总不能给他推荐本线代、微积分的专著吧?所以,对于想要学习入门的新手而言,像毕法赋、断案、心镜这类书虽然经典,但未必适合入门。像《大六壬指南》、《六壬辨疑》、《大六壬说约》、《六壬粹言》等书,虽然被很多人批判,但对于新手而言却可能是不错的入门书。下面我将根据六壬学习历程和阶段,对不同阶段的学习书籍推荐如下:

1、对于从未接触过六壬的零基础的小白而言,推荐以下书籍:《六壬辨疑》、《大六壬说约》、《六壬粹言》。

明清的壬书往往鱼龙混杂,上面三本加上指南算是明清除汇编作品外,自著壬书中的佼佼者了。这三本书对于新手都相对比较友好,有比较通俗直白的入门章节,而且比较详细。这三本书中我更推崇《六壬粹言》,作者刘赤江,书中还有对很多六壬讹误的考证和纠偏。而且此书作者对六壬脉络摸的很透,书编排的很有条理,层层递进,前面部分是入门基础,中间是对指南分类占的注解和补充,最后是结合自己实占案例的讲解。书中还记录了很多作者的个人经验总结,质量很高,并且不像《六壬辨疑》、《大六壬说约》一样,此书争议的地方相对较少。

《大六壬说约》是嘉庆年间张鋐所著,作者自二十五岁起,习壬四十余年,在晚年历时八载著成此书。作者在原序文里就提到本不指望这本书能够流传下来,“今老矣,既贫且贱,则说不足动人,又力不能付梓,安望信今而传后耶?”然而正是此书过硬的质量得到了百余年来习壬者的认可,使得这本籍籍无名的书能够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下来。

这本书相对而言更重基础,作者花费了相当的篇幅在象意总结上。而且非常难得的是,此书的很多技法并非简单的抄袭古人,而是有着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体悟来的宝贵经验的。

另外,跟清代的另一位大佬程树勋一样,作者张鋐是个厚道人,文字求真务实,有一是一,不像“大师”们那样信口开河,臆想连篇。而且这本书也有点像《壬学琐记》,包含了很多作者对自己学壬历程的总结和思考。不过这本书的作者应当不是像邵彦和、陈公献那样数十年专职于六壬占断的,文中仍是看得出来与这些顶尖高手的差距,但作为入门书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六壬辨疑》比起前两本名气更响一些。此书作者张官德,生于晚清,活跃于咸丰年间。本是儒生,仕途不进,遂潜心术数,并以此为生,职业占卜数十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留下了大量的占例。张官德在当时名声很大,是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手,他生逢乱世,在太平天国时期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六壬水平趋吉避凶,屡次避开兵乱,得以善终。

《六壬辨疑》这本书就是张官德晚年所著。书中先是对六壬的各基础要素作以介绍说明,然后从课体切入,结合作者本人实际占例辅以说明,深入浅出,尤其对每一课所疑惑处又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解惑,非常难得。另外,张官德还有本书《毕法案录》,以自己的实占案例对毕法赋进行阐释,对入门者而言难了些,但将来学习毕法赋时可以看看。不过,如前文所言,张官德书中有些观点是有所争议的,自学的朋友还要多注意。

2、当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大六壬指南》《大六壬心镜》《毕法赋》《壬归》都是不可错过的必读经典了。

指南我之前已经发过专文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大家记得要结合其底本来读,并注意有些可能存在瑕疵的案例,否则难免会遇到很多误解难通之处,尤其的自学的朋友。

毕法赋就更不用说了,是对将六壬推向高峰的一代大师邵彦和的案例总结,也是千年间研习六壬者必读的经典。但这里要强调的是:一、毕法赋不是万能的,虽经典,但也跟普通壬书一样,提供的是取象思路,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机械套用;二、毕法赋是以《口鉴》为底本整理而成,所以会存在类似指南的问题,需要多加留意。

《大六壬心镜》也是六壬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部书。此书作者是唐代徐道符,这本书是承上启下的一部书。上承唐乃至六朝魏晋之古法,下启宋壬之开端。可以说没有《大六壬心镜》宋代六壬的璀璨高峰未必达的到后来那样的高度。不过心镜由于成书久远,一方面不少内容古奥难懂,有很高的阅读门槛,另一方面也存在些版本问题,即使是当下最流行的程树勋所整理的版本也是问题多多。

其实版本问题也是六壬古籍的通病,有些甚至会出现很多错误,最极端的就是整理抄录者本人不懂六壬时所留下的抄本,例如清抄本的《玉藻金英》,此版是风水研习者作为风水书抄录的,书中错误百出不忍卒读,如果没有其他版本参校,很多地方甚至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不过,所幸心镜不存在那么严重的问题,当前搜集到的心镜不包括被零散收录于其他书中的版本,都已经至少3个版本了,如果发心整理,是能够整理出一个很好的的本子的。但这种整理,工作量都不会小的,而且至少是要有精于术数的人把关,所有目前出版术数书较多的华龄出版社的一些排印版质量也是堪忧,以至于很多时候不得不自己整理。不过这种工作最好是多人小组进行,如果有这个意愿的朋友可以联系我,我来牵头。当然不仅是心镜,其他任何古籍都可以,甚至是六爻、禄命的古籍都没问题,此事做好了也是功德一件。

《壬归》这本书出自南宋末年郭子晟所编纂的《新编日用涓吉奇门壬归要略》,是明清时期被人从此书中取其精华摘录出来的。郭子晟此人网上各类资料乱七八糟、混乱不堪,还有人将其与宋代重名的一些武将、进士混为一谈,其实不过是重名罢了。而且这本书也不是郭子晟原创的,而是他收集当时流行的壬书汇编而成的,同系列的还有他汇集的另一本奇门的古籍。他汇集这些书的目的其实在书名上也体现的很清楚了,就是方便日用择吉选时的,郭子晟本人甚至可以说是不怎么懂六壬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新编日用涓吉奇门壬归要略》这本书其实是正经的宋书,而且价值非常高。可惜早年曾被利益相关的小黑子黑的体无完肤,以至于习壬者往往很容易忽略此书的价值,这口业造的也真是离了大谱了。

《壬归》是此书所挑出的精华内容,但并不意味着除此之外全是糟粕,实际上此书剩下的部分仍有不少精华在。但也正是因为此书汇编的性质,编者又不长于六壬,所以才使得该书看起来会有些杂乱的感觉。这可能也是前人取其精华独立成册的原因吧。

上述是重点推荐的书籍,这一阶段有余力还可推荐《大六壬灵觉经》《六壬断案秘诀》等,也是难得的好书(这两本书应该成书于明代。另外,有本书名类似的叫《新刊详注大六壬断经秘诀》看目录来看收录了很多宋代的赋文,不知是否为洪武年间的民间进书《大六壬断诀》,可惜全本藏于北大图书馆,目前只见残卷流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大师|清河龙虎堂

GMT+8, 2024-12-19 04:25 , Processed in 0.1933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