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相学——《鬼谷子》相人术36法:教你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复制链接]

84

主题

0

回帖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0
发表于 2025-9-5 15: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看人看人品,交人交真心。这个年头,为人处事要小心。与君子为友,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情分;与小人为伍,会得到血淋淋的教训。而如何识人,两千多年前的鬼谷子早有经验之谈。
古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是非常危险的,与生俱来就有很多的劣根性,欲望驱使,会让人们去伪装自己,一不留神看走眼,那就危险了。
甚至连孔子都抱怨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怀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悍。”
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谨,内心急躁却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

《鬼谷子》识人秘术36法




—— 鬼谷子 ——

鬼谷子,真名叫王诩(也有称其为王禅),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谋略家、兵法家、还是纵横家的鼻祖。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1.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通过提出深入的问题,深究原由,追根究底地去提问,观察对方的言辞是否有理有据,以及是否有应变能力。

2. 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对已知的事情故意提问,
观察对方是否隐瞒,
从而判断其德行操守。

3. 远使以财,以观其廉!
观察对方面对利益的态度,可以判断出他的节操。
节操高洁之人,对不义之财绝不享用。
《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数额再大,终究逃不过清空的一天。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节操辛苦获利,则利虽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4. 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用美色试探对方,考验其品德和定力。
一方面能看出这个人的品德,另一方面也可以考验对方能否抗得住流年,耐得住寂寞,面对诱惑是否也有足够的定力以应对。

5.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遇到困难时,观察对方是否有勇气面对和解决问题。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6.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让对方喝酒,观察其酒后态度,判断其性格和品行。借此观察他的态度。
平时守口如瓶的人,黄汤下肚就完全变了样,不但满口牢骚,还会猛说别人的坏话,这样的人就可判定他是一个经常怀有不满,甚至嫉妒心强烈,有害人之心的人。

7. 远使之,以观其不二!
远离一个人来观察他是否忠诚。
忠诚,并不只是于家于国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忠诚也意味着对他人能够做到坦诚相对,不坦诚的人不值得深交,坦诚的人即使能力不强,但也能让我们感到放心安妥。

8. 近使之,而观其敬!
去与对方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敬重
能在密友面前适当保持形象之人,必是懂得尊重他人之人,这种人能够敏感地觉察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因此不会轻易侵犯到别人的利益。

9. 烦使之,而观其能!
将一定繁琐的事情交托于对方,看其是否能应对自如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结交朋友,并非都出于功利的目的,但对方如果不懂社会之规则、不懂处事之方法,则往往会累及我们自身,弊大于利。

10. 卒然问焉,而观其智!
突然就某个方面的问题对其发问,从而观察其智慧和反应。
办事能力是一回事,但思路想法又是另一回事。那种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看法的人,不值得深交,他们只会人云亦云,因此难免会将自己的精神层次也一并拉低。

11.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与对方约定某事,看他是否能遵守承诺。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那种朝三暮四的人,只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知推己及人。若我们与这种类型的人交往,并大意将重任交托于他,有可能会满盘皆落索。

12. 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观察对方是否表里如一。
看他在不同群体、不同场合中的待人接物态度。有些人往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同场合可以说出大相径庭的话语,这种人尤其值得警惕,去结交真诚之人,有助于我们自己也养成表里如一的优良品德。

13. 富,则观其所养!
观察一个人富裕时如何花钱,判断其品性。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富了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性的体现。

14. 听,则观其所行!
听对方说话后,观察其是否言行一致。
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15. 近,则观其所好!
通过接近对方观察其爱好,以判断其性格。
接近一个人时,要观察他的喜好和兴趣

16. 习,则观其所言!
在与对方熟悉后,通过观察其言谈内容。
来判断他的三观、习性等。

17. 穷,则观其所受!
观察一个人在贫穷时的态度和行为。
在困境中观察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8. 贱,则观其所不为!
观察一个人地位低时是否保持尊严和原则。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
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19. 喜之,以验其守!
让对方欢喜高兴,
观察他是否能保持节制操守和守纪律。

20. 乐之,以验其僻!
让他快乐,看他是否得意忘形。
人一高兴,就容易显现出真实的意图。

21. 怒之,以验其节!
激怒对方,观察其是否能控制情绪。
人一愤怒,就容易显现出他潜藏的本性。

22. 哀之,以验其仁!
让对方处于哀痛环境中,
观察其是否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观察对于下属,特别是弱者是否无情?
无情之人必是小人。

23. 苦之,以验其志!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困境中的表现,
来检验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因此,修学提升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能够吃苦才行。
如果吃不了苦,就不能真正提升自己。

24. 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观察受宠的人是否骄奢。
姜太公说:富贵而不骄奢的人,可称之为义。

25. 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对被疏远和罢黜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背叛。

26. 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对荣耀显赫的人,要观察他是否骄矜夸耀。

27. 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
对默默无闻的人,
要观察他是否能做到不惧权贵。

28. 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
对年少的人,要观察他是否恭敬、好学,
能否对兄弟爱护谦让。
《人物志》称:从小立志的人,在孩童时期就会有一定的苗头。所以说文才本于辞藻丰富,辩才始于口齿伶俐,仁爱出于慈善怜悯,好施在于大方,谨慎在于有畏惧之心,廉洁表现为不取不该自己拥有的东西。

29. 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其私!
对壮年的人,
要观察他是否廉洁、务实、大公无私。

30. 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
对老年人,要观察他是否思虑慎重,加强自己不足的方面,而且又能谨守道德规范。

31. 父子之间,观其慈孝!
父子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父慈子孝。

32. 兄弟之间,观其和友!
兄弟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和睦友爱。

33. 乡党之间,观其信义!
邻里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讲信义。

34. 君臣之间,观其忠惠!
君臣之间,
要观察臣子是否忠心,君主是否宽大恩惠。
姜太公说:交给他权力还能不变的人,就是忠臣。

35. 人言己默,欲高反下!
自己先沉默观察对方的言行,
想要抬高对方,就先适当打压。
想要打压对方,就先抬高对方。

36. 连环察人,算无遗策!
将上述方法连环使用,综合判断一个人。
在识人过程中,要深思熟虑,做到万无一失。靠某一种方法是不能做出整体判断的,所以要将上述方法连环使用。即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全面了解和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和潜力。

这些方法要求观察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评价一个人,避免出现片面和错误的判断。可以多练习使用验证。

《识人六法》



除此之外,识人认人之法还有“听气”、“察色”、“考志”、“处事”、“测隐”、“揆德”之法。一、听气:人在不同场景中气息是不同的。注意其语音、语气、语速、语调,并可分析其物质和原因。

“听气”是通过倾听一个人的声音,来了解他内心的状态和性格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观察一个人说话时表现出来的精气,包括语气的缓急、声音的高低以及气息的平稳与否。

例如:

内心焦躁之人,说话往往气息急促、语气急切。

心境平和者,其气则匀缓悠长。

《人物志》中提到:“夫人有气,气也者,谓诚在其中,必见诸外。故心气粗讼者,其声沈散;心气详慎者,其声和节;心气戾者,其声粗犷;心气宽柔者,其声温润。”这段话进一步阐释了听气识人的原理。


二、察色:
人都有气,气聚于人的形体之中,必然表现于形体之外。肢体动作,微表情,特别是眼神,不看人眼睛,就如同盲人一般。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会掩饰行为和语言,但是眼神和微表情很难掩饰。
注意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绪。
“察色”是细致观察对方的脸色变化,以探寻其内在本质。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直观反映,如愤怒时面色涨红,恐惧时脸色苍白,喜悦时容光焕发。通过察色,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

内心焦虑时,眉头可能会不自觉地紧皱,眼神也会显得游离不定。

内心喜悦时,脸上往往会绽放出真诚的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光彩。

《人物志》中还提到:“又有察色。察色谓心气内蓄,皆可以色取之。夫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诚忠,必有可观之色;诚洁,必有难污之色;诚贞,必有可信之色。” 这段话说明了察色识人的深度和广度。



三、考志:
是通过与考察对象交谈来考察他的志向。

“考志”是通过与考察对象交谈来考察他的志向和心志。在交谈过程中,可以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以及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例如:

语气柔和舒缓、神色虔敬但不谄媚的人,往往能够重用并带来利益。

说话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且想方设法掩饰自己不足的人,则不可重用。

考志识人不仅关注对方的言辞,更关注其言辞背后的真实想法和动机。



四、测隐:
探测人的内心世界的办法来识人。

“测隐”是探测人的内心世界的办法来识人,即识别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小人。具体来说,测隐包括观察一个人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反应和表现,以及通过提问和追问来揭示其真实想法和意图。

例如:

有人给点小好处却想捞大便宜,在局部利益上退让却在整体利益上争夺,这种人就是用仁爱贤惠来隐藏自己。

有人被问问题时不回答,再追问又说得含含糊糊,这种人就是拿学识和道理来掩盖自己的不足。

测隐识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以揭示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五、揆德:
是估量一个人的品德并予以判断。

“揆德”是估量一个人的品德并予以判断。在识人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方的外在表现,更要关注其内在品德和修养。

例如:

身处困境时能激励自己进取向上的人,是有德之人。

清贫简陋时刚强无畏、富足安乐时也不奢华无度的人,是忠孝之人。

揆德识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判断对方的品德和修养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六、处事:
通过为人处事的方式来考察一个人。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表现来判断其性格和能力。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态度、方法和结果,往往能反映出其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例如,一个能够冷静分析、果断决策并有效执行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而一个犹豫不决、拖延推诿的人,则可能缺乏责任感和决断力。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表现,可以对其性格和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人,不是占卜看相,靠的就是用各种方法来观察、试探、验证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如鬼谷子说的: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一个人能不能用,必须要观察双方是不是一路人,观点是否相同,内外是否一致,了解真假虚实,如此才能确立计策,决定双方的亲疏关系。最后再加以验证衡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清河龙虎堂

GMT+8, 2025-9-17 23:43 , Processed in 0.0477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