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回复: 0

易学知识——五音 十二律吕 和 六十纳音

[复制链接]

36

主题

1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5-6-20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谓“
十二律
”?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律制。律,规章、定律;十二律,古乐的十二调。早在公元前522年(即周景王二十三年),周景王想铸造钟,就向他的名叫州鸠的乐官询问有关音律问题。州鸠提岀“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列举了十二律的律名,将十二律律名按照六律、六吕的顺序清楚排列。同时,提出了“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的成律过程。此事记载在《国语》一书中,《国语》成书于战国初期,约为公元前5世纪。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关于十二律的计算已经相当精确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十二律,十二律具体名称如下:

黄钟(huáng zhōng)
大吕(dà lǚ)
太簇(tài cù)
夹钟(jiā zhōng)
姑冼(gū xiǎn)
中吕(zhōnglǚ)
蕤宾(ruí bīn)
林钟(lín zhōng)
夷则(yí zé)
南吕(nán lǚ)
无射(wú yì)
应钟(yìng zhōng)
其中奇数各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称“六阳律”或“律”;
偶数各律(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为阴)称“六阴吕”或“吕”。
总称“六律、六吕”。这就是阴阳之十二律吕。
中国古代也使用了十二个绝对音高,其间也是半音关系。古代的定音方法是五音十二律: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即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十二律与地支及月份对应关系:黄钟(子,十一月)、大吕(丑,十二月)、太簇(寅,正月)、夹钟(卯,二月)、姑洗(辰,三月)、中吕(巳,四月)、蕤宾(午,五月)、林钟(未,六月)、夷则(申,七月)、南吕(酉,八月)、无射(戌,九月)、应钟(亥,十月)。
由於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於是在中国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它们之间的对应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夹锺;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仲吕;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锺;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锺;
仲冬之月,律中黄锺;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五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12356,即:do、re、mi、sol、la。《灵枢·邪客》中把 “宫、商、角jué、徵zhǐ、羽” 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在五音中,古人通常以“宫”音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而以宫音为主音的调,结声构成的调(式)名,便称为宫调。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五音的第二级音,为“商”音。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五音之第五级是“羽”音,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亦称小学,包括音韵学、文字学和训诂学,
其中尤以音韵学为基础。音韵学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古韵部和古声类。古代的声母分类如下:
1、唇音:傍、并、明
2、舌音:短、头、顶、你
3、齿音:请、从、新、装、山
4、牙音:建、系、群、艺
5、喉音:小、虾、张
音律是中国古代关于音乐和其权衡事物的一门学说,并且认为音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古代的音律分为五音和十二律。五音为宫、商、角、徵、羽,
其中
宫属喉音,五行为土,为五音之首,其音极长极下极浊;
商属齿音,五行为金,其声次长次下次浊;
角属牙音,五行为木,其声长短高下清浊之间。
徵属舌音,五行为火,其声次高次短次清;
羽属唇音,五行为水,其声极短极高极清;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是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容。古代的音乐理论记载在哪呢?《乐记》是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创作于西汉,作者刘德及门人,是西汉成帝时戴圣所辑《礼记》第十九篇的篇名,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蕤宾:为阳,为律。蕤表示阴气尚且幼小,宾表示萎阳(盛阳已过,逐渐衰微)只能作宾,不能为主,为“午”。“午”表示的正是阳气到了极致,阴气还在弱小的状态。
林钟:为阴,为吕。表示万物茂盛已极,即将集体的走向暮气沉沉。为“未”,正是草木所处的墓库之处。
夷则:为阳,为律。夷是平的意思,则是法的意思。表示阴气开始遍布万物,完全长成,有规律可依的意思。为“申”,正是万物壮而结实的时候。
南吕:为阴,为吕。表示阴气渐渐收藏起来。蛰虫都入穴,庄稼都成熟。为“酉”,正是果熟蒂落的时候。
无射:为阳,为律。无射表示阳气到了此处已经几乎没有多余的了,阴气壮盛当令。为“戌”,万物尽灭。
应钟:为阴,为吕。表示阳气已剥落殆尽,万物凋零,唯有一点残阳在种子里,深埋于土。应钟的应指的是阳气之应,这点残阳无法作用于当前的事物。为“亥”,表示阴敛潜寂,果核满地。

从上一节和这一节我们知道,无论是十二地支、十天干还是十二律吕,都和天文气象脱不开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地球上万事万物从生到灭的描述。只不过各有侧重。十二律吕对自然的描述自带了声音尺度,就是每个节令到时,候管吹灰发出的音,候管的长度,这些都是可以测量的。

在当代,十二律叫十二绝对音高。而每一个律或绝对音高里,又可以分五个音阶。以律吕定宫音,(为便于理解,类似于今天的C调,F调等)以“宫、商、角、徵、羽”(类似今天的:Do、Re、Mi、Sol、La )定在这个宫音下的音阶。总成六十,基本囊括了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毕竟声音其实就是各物体震动频率的组合。而这六十种组合的振动频率又可以和六十甲子搭配,每两组甲子合一个纳音,一共是三十个。而这所有的纳音都是五行的变体。
同样是土,它分壁上土,城头土,沙中土,路旁土,大驿土,屋上土六种。
同样是水,它分涧下水,大溪水,长流水,天河水,泉中水,大海水六种。
同样是金,它分海中金,砂中金,剑锋金,金箔金,钗钏金,白腊金六种。
同样是木,它分桑柘木、松柏木、大林木、杨柳木、石榴木、平地木六种。
同样是火,它分霹雳火、炉中火、覆灯火、天上火、山下火、山头火六种。

此金木水火土与宫商角徵羽是对应的。关系如下:
宫数一,属土;子为阳宫,午为阴宫;徵数三,属火;丑、寅为阳徵,未、申为阴徵;羽数五,属水;卯为阳羽,酉为阴羽;商数七,属金;辰为阳商,戌为阴商;角数九,属木;巳为阳角,亥为阴角。上面,我们已知每个五行有六类,这样,同样是纳音土,每个纳音土相当于不同的调中发出类似的某音。六十纳音的一一搭配,相当于天干的“物”撞击了地支的“乐器”,奏响了某个频率的音。这就是字碰字、音碰音,而大自然的一切声音就是对此最好的阐释,演奏出了和谐悦耳的交响曲。


“二十八宿五行”“净阴净阳”之论
二十八宿五行
危、心、张、毕属火。
星、房、虚、昴属火。
室、尾、翼、觜属火。
箕、轸、参、壁属水。
斗、角、井、奎属木。
牛、亢、鬼、娄属金。
女、氐、柳、胃属土。

拨砂砂诀虽以人盘中针坐山所属五行为主,而以高砂定其吉凶,然必竟以二十八宿宿度五行为的。例如坐辛山兼酉,坐胃五度属土,向乙兼卯,向氐三度属土,若左边青龙乾木砂高大,即木克土,为煞砂,主长房败绝。若前方卯火砂高大,即火生土,为生砂,主二房发达。若右边白虎坤木砂高大,即木克土,为煞砂,主三房败绝。总之要以前后左右之四势高低论吉凶,将高大之砂拨于吉方则吉,拨于凶方刚凶。

净阴净阳
先天八卦与洛书相配图
赖公催官篇云:奇要奇配,偶要偶配,洛书位上排先天。
洛书“戴九履一”,先天乾南坤北,乾九、坤一,乾九奇数为阳,乾纳甲,坤一奇数为阳,坤纳乙,故乾甲、坤乙为阳。
洛书“左三右七”,先天离东、坎西,离三、坎七,离三奇数为阳,离纳壬,离即午,寅午戌合火局,坎七奇数为阳,坎纳癸,坎即子,申子辰合水局,故离壬寅午戌,坎癸申子辰为阳阳。

洛书“二四为肩”,先天兑东南,巽西南,兑四偶数为阴,兑纳丁,兑即酉,巳酉丑合金局,巽二偶数为阴,巽纳辛,故兑丁巳酉丑,巽辛为阴。
洛书“六八为足”,先天震东北、艮西北,震八、艮六,震八偶数为阴,震纳庚,震即卯,亥卯未合木局,艮六偶数为阴,艮纳丙,故震庚亥卯未,艮丙为阴。
十二律、五声、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其律名有:
黄 大 太 夹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无 应
钟 吕 簇 钟 冼 吕 宾 钟 则 吕 射 钟
单数的六个律名为“六律”,为阳律;双数的六个律名称为“六吕”或“六同”,为阴律。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
“五声”——是指宫、商、角、微、羽这五声,亦产生于周代。
“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礼记·礼运》载:“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计算过程有五步:
1)即把一条空弦作全长,把它作“宫”音;
2)将官音全长三等分,再增加全长的三分之一,求得宫音下方纯四度“徵”音;
3)将徵音的弦长三等分,再减去其中的一份,求得“商”音;
4)将商音的弦长三等分,再加上商音全长的三分之一,得“羽”音;
5)将羽音的弦长三等分,再减去其中的一份,求得“角”音。
其算式为:

但三分损益法中出现的“黄钟不能还原”、十二律在运用中不能旋宫转调的问题,成为后来历代的律学家不断探索的主题。
“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这种计算方法见《吕氏春秋·音律篇》。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清河龙虎堂

GMT+8, 2025-7-7 16:45 , Processed in 0.1208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