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回复: 0

道教常识问答(1-10)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呢?

[复制链接]

208

主题

15

回帖

794

积分

山居道士

积分
794
发表于 2024-1-29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合同 于 2024-1-29 14:05 编辑



道教常识问答

目   录

何为道教及基本信仰是什么?

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呢?

什么是道与德?

何为道教三宝?

什么是五斗米道?

什么是太平道?

什么是真大道教?

什么是太一教?

什么是正一道?


1、问:何为道教及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的基本信仰市“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

道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道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老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五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仙。道教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2、问: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始源於黄帝,集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教学术思想,信仰崇奉,普及於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3、问: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呢?

答:道教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要“以道为事”、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4、问:什么是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形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贤愚,一律平等。

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教,都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把“道”说成是“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有类似的说法:“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这个“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必须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

《道教义枢・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道教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道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5、问:何为道教三宝?

答:道教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盖基於《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也。

6、问:什么是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时由张道陵创立。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称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系师”和“嗣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

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神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偶像是太上老君及九州土地之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史称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7、问:什么是太平道?

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

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

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后,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8、问:什么是真大道教?

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1251―1260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

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1268)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请志,其教益盛,授 “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

9、问:什么是太一教?

答:太乙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所创立于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县),道教宗派之一。因传“太一三元法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

教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

因其以符济人,故与全真道、真大道教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因元朝重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

10、问:什么是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道陵所创。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此后凡是道教的符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大师|清河龙虎堂

GMT+8, 2024-12-19 01:11 , Processed in 0.0575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