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7|回复: 0

山西程氏大沟村的家乡传说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4

回帖

607

积分

山居道士

积分
607
发表于 2024-3-6 00: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的传说


上党盆地西南侧,陶清河下游,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大沟村,是我可爱的家乡,属山西省长治县北呈乡。东、南与同乡王家岭、上村为邻,北与郝家庄乡白家沟村相连,西以陶清河、堡德岭为界与长子县南漳乡的东北呈、酒村接壤。有太焦铁路,太焦公路和高速通过,一座铁路大桥横跨陶清河,连接山东岭和堡德岭,乡乡村村都通柏油路,交通便利。东南到县城约7公里,东北距长治市约15公里,西距长子县城约10公里。

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上古尧帝长子丹朱的封邑。现在的长子县、丹朱镇、丹朱岭等地名就是由丹朱封分地而来。这里有始祖尧帝活动的足迹,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






一、大沟村的来历

听祖辈们讲,大沟村是从上村分出来的,两村程姓居多。旧时不叫大沟村,叫上村庄。如今健在的程反有、程庭绪等老人亲眼见证,在拆村西观音堂时有块大门板后面刻有“上村庄”三个字就是最好的佐证。现在,与上村交界的许多地名叫法都一样,如:村西脉地,上村在南叫北脉,大沟在北叫南脉。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挖坟复田,在村的北崖后凹地挖开的坟有很多是上村人的祖坟。

大沟分前程和后程,先到的叫前程,后到的叫后程。前程住在南崖下,后程住在北崖下。随着时代变迁,几户程姓先民一代一代繁养生息,就形成现在的大沟村了。现今全村有790多亩土地,230户人家,730多口人,几乎都姓程,只有少数几家李、高、徐、梁、张和几户解放后才落户的鹿、宋、邢、杨等姓。



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山东岭,堡德岭慢慢地在生长变大,上天要它们合围成一条岭,把陶清河水聚起来变成象南国水乡一样,也减轻浊漳河的水害。有一天两岭正要合围,从南方来了一对男女,那女人一只大脚踩在两岭合围脉气上,两岭顿时就停止了合围生长,陶清河趁势就流向漳河里了。至今两岭在大沟村的西北头和长子县酒村东南头隔河相望,相距不到一里河槽。天神知道两岭没有合围,没有把陶清河水聚起来,动不动就发怒往这里调水,使当地山洪爆发,水患不断。好在人间朝廷知道后,赶快下昭,勒令妇女缠裹小脚,以防到处行走。天神知道凡间女人缠了脚,不乱跑乱踩了,就不在调水了,山洪退去了,留下被山洪冲积而来的大片沃土。当地人们因祸得福,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农耕文明。而陶清河亘古至今孜孜不倦地流淌,像母亲一样滋润着这片黑土地,默默地为人间造福。

如果两岭合围,这里的风水是天下最好的,不仅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是要代代出阁老的。


   三、进士悬念

虽说没出过阁老,进士还是有的。这我记得非常清楚,还有血的教训呢。在村东头北街,有个碾米碾面新碾子,碾子北面正临程国宝家祖房大门,门上挂着一块木制大匾,上刻“进士”两个大字。就是因为一边推碾,一边观看大匾,一分心把左小指压在石磙下,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现在疤痕还很大。

儿时顽愚,皮开肉绽也没弄清“进士”是个啥?现在才明白: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其学历就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但比现在的研究生要荣耀的多。故时,朝廷两三年才要进行一次殿试,全国也就考个二三百名进士。取得进士学位是可以到朝廷供职或任知县一级官职的。不知这位学长是哪朝进士,是文进士?还是武进士?在朝供过职否?做过什么官?没有一个知情人,不得其解。


    四、“靠山红,武圪榄”

村民有崇文尚武的传统。古时候,十里八乡都叫大沟村“靠山红,武疙榄”。啥意思?

原来,出于保家护院和强身壮体缘故,村里的青壮年都从小习武,使枪弄棒,武艺高强。正月十五耍武术闹元宵最热闹,最好看。十里八乡都知道大沟村红脸汉多,会武功,瞧戏赶会,不敢欺负。大沟村东坡跟是红粘土,所以“靠山红,武疙榄”就名声远扬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亲眼见过长辈程遇好、程礼好老哥儿俩练大刀,还曾教过徒弟程木兰几招。非常遗憾,“文革”动荡,这武艺就失传了。

程遇好老人武艺高强的故事人皆知之。

程遇好老人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过世的,音容笑貌,我记得清楚。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一米八几的个头,耍的一手好刀。人像关云长,刀也像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

话说解放前,老人冬闲赶牛车到磁林山煤窑拉煤,返回时已是傍晚,途经西南呈村帝宝阁(也有人叫逼水阁)外,突然,冒出一伙年轻人,截路要动手打架。老人不动声色,把车停下,腰带一解,棉袄一脱,一耸肩,顺势一蹲就把车轮掀起,将腰带、棉袄压在下面。一伙年轻人一看,拔腿就跑。他们哪见过几千斤重的煤车,老人一蹲就掀起来啦,力量该有多大?


五、药铺院的郎中

解放前,大沟村药铺院最出名,祖传中医世家,子承父业,出过许多郎中,有不少人在外乡行医。

已故的郎中知道姓名的有:程殿森(小名末生)、程金旺、程银旺、程义则、程福圣、程玉昌、程三狗、程水灵(小名灵则)、程俊英(小名卯则)、程俊雄(小名俊则)、程正清(小名丁则)、程中则等等。现在退休在家的医生有程庭虎,自学成医的有程书则,还有几个子孙从事在医药行业。

过去,大沟村的郎中在外行医名声大噪,有过不少神奇传闻。


药铺院的郎中


1、  活阎王程末生

一天,程末生去长治城途经宋家庄村,大街上碰到一家葬人,棺材里流出来血是鲜红鲜红的。上前问道:“你们这是葬死人还是葬活人”?

众抬棺人放下棺:“你会不会说话?谁家好好葬活人?滚”!

程末生:“葬死人?棺材里流出来血怎是鲜红的?人还没有死!”。

众人低头一瞧,呦!流的血真的是鲜红鲜红的,立即报告主家开棺。开棺后程末生一把脉还有脉相,马上开药让“死人”煎服,不几日便好。原来棺内是位妇人,因为生小孩大出血休克多日,便以为是死了。从此,方圆几十里都说程末生是活阎王,让你死你就死,让你活你就活。后来他在长治县苏店镇行医多年,口碑很好。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是个耿直脾气,能看好的病他一定要看好,看不好的病便早些告诉人家不要再白花钱了。

2、神医程灵则

白家沟有个财主,寒冬腊月久病不起,请了许多名医都医治无效,就遣人来大沟请郎中。程灵则衣衫褴褛,趿拉着鞋就随来人出诊。到了主家,客堂里还坐着两位老郎中。程灵则给病人把了把脉,笑道,“小病,中点暑气,吃些解暑药就好啦”。在座的两位老郎中坐不住了,道:“你哪像个郎中?懂什么医道?大冬天那有中暑的!”

程灵则慢慢问:“老先生,你是不是夏天晒过皮裤皮袄”?

“是”。

“是不是没有凉透就放进箱子里了”?

“是”。

“快把皮裤皮袄脱下凉透再穿,不然暑气会更大。”

二名医听的目瞪口呆。

老财主果然吃了几付药就好啦,感恩不尽,不住的道:“神医!神医!”

程灵则不仅懂医道,还懂阴阳风水,在长治县八义乡一带很有名气。

3、程玉昌父子医德高尚,有民族气节

程玉昌从小聪明颖慧,十六七岁就医道高明,经常替父出诊行医。

长治城里也是有个老财主久病不起,请了好多名医都医治无效。就遣人抬着轿来大沟请郎中。程玉昌正好坐堂,坐上轿就到了长治,经几付药调理就好啦。老财主非常感动,就送了一蓝子铜元,抬着轿把玉昌送回家。玉昌父见状,就火冒三丈,把玉昌掉在房梁上,说:年轻人出外行医不能摆架子,不能随便坐轿,不能随便住在患者家里,更不能索要贵重物品,有损祖业家风。来人都齐跪下求饶才免遭痛打。且坚持要把蓝子里的铜元退回去,在来人万般推托下,只收了少许,其余都退了回去。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得伤寒病的多,就把玉昌抓去看病。他宁死不给日本人看病,就钻进地窖里躲起来,藏了半个多月,日本人走后才出来。后因中湿气太重,不幸英年早逝,很有民族气节。






六、能工巧匠

大沟村能工巧匠很多。


大沟村能工巧匠


1、木匠

程恨则,1891年生人,我的二祖父。从小就在辛呈村学艺,学成后在辛呈村木作坊做活多年,最拿手的活是做马车。解放前马车都是木头做的,分大马车和小马车。大马车是大户人家出门交通工具,车大马大,车箱雕龙画凤,车辕、车轮很有讲究。拉货马车比较小,简洁实用。最难做得是车轱辘。车轱辘是由十几或二十几块圆弧形木块拼接的,尤其是木轴套,很复杂、很精巧,尺寸和弧度精度要求非常高,刮、刨、凿、接工艺很难,没有多年的经验和工夫是不敢接活的。

他在家排行老二,在他的带领下,老三程狗恨、老四程秃嘴、老五程根顺也都成了木匠。程贵锁(狗恨儿子)出自木匠家门,也自会三分,成为木匠最多的家族。

其他木匠还有很多:程肥则、程福昌(小名程瓜则)、程万昌、程启守等。

程肥则做得家具好。程福昌会做家具,会垛梁,会木雕,会投犁,还带过许多徒弟。第一批徒弟有程怀玉、程反堂;第二批徒弟有程元宝、程汉中、程兵明等。第一批徒弟出师成为木匠继承人,第二批徒弟木匠活干的少没出师,成为熟练的泥瓦匠。

这些木、瓦匠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组成建筑队,盖了许多房屋,如:大队院、舞台(初建)、牛棚院、小工厂、学校、大礼堂等,还做了许多办公桌和学生课桌等家具。

2、银匠

程守德(小名:程臭孩),解放前就在潞安府一家银器店当学徒,学习银饰品制作工艺,从学徒到师傅,非常刻苦,手艺细、精、俏,是远近难得的好银匠。1973年至1980年,长治城区莲花池首饰厂,生产银首饰,出口创外汇,生意很好,缺乏手艺人,特聘他为大师傅,传授技艺,声望很高。

3、簸箕、圪捞、粘罗匠

解放前,陶清河流域种潞麻,从井里淘水浇地使用的一种器具叫圪捞,体轻,口大,底圆,好吃水,好倒水。农家簸粮食用簸箕、装米面用小圪捞(又叫笎子),都是柳树枝条編的,就形成了編织和修理(行话叫缠)簸箕、圪捞、罗子的行当,且叫簸箕、圪捞、粘罗匠吧。程仁洞是全把式,会编、会缠,会粘,李发家、李圪见会缠簸箕、圪捞,粘罗是好手,程富贵是其徒弟。(罗子用于罗面粉,网状筛底一般是用马尾、尼龙或铜丝制作,易破、易拉丝,易糊孔,需要经常换筛底,修罗子行话叫粘罗)

我的父亲程富贵,是个人勤手巧的人,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养过牲口放过羊,瓦窑上做过瓦,会缠簸箕、圪嫪,会粘罗,每遇阴雨天别人休息他最忙,不是筏笤帚就是给人修鞋钉掌,还会捻毛线,织毛衣。

4、烧窑师傅

大沟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官道壕、南崖、北崖开过砖窑厂,会做砖做瓦的人很多。砖做得标准,烧制的到位。据说,券墓匠人都要用大沟砖才能保证券好。

过去烧砖是土窑润水烧法。第一代烧窑师傅是程发望,技术最娴熟,砖烧好了没有,他一闻气味便知道,还在韩店集中给全县烧窑工传授经验技术。第二代烧窑师傅是程富厚、程锁则、程三臭,都师从程发望。三位老人烧窑技术也相当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本县鲍村、林移村和长子东漳、鹿家沟等村都聘请程富厚、程三臭两位师傅传授烧窑技术。烧窑技术传到第三代程黑旦手就没有再传了,旧式烧窑技术时过境迁,就此淘汰了。

5、电工

程日守是个初中生,1962年毕业后就注重学习电工技术,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后来,在村上当电工多年,不仅具备一般电工应该掌握的技能,还会缠线包,修变压器、水泵和电动机等电器,是电工行业的娇娇者。

6、铁匠

程天生是个勤快人,大能人,什么都干,什么都会。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高平上来个牛姓铁匠打铁货,他年轻力壮,抢着抡大锤。一边干活,一边学习,一年多就学会打铁技术,后来,独立掌钳,打过锹、锄、镰、耙等农具,还会电焊,经常焊接钻头、刀具之类。

7、沤麻师傅

过去,陶清河下游地区种植一种特殊经济作物——潞麻。种、管、收、沤、剥每项活技术都很高,大沟村有许多老农都会干这些活,经验很丰富,关键是沤麻。沤麻就是挖个大坑,放满水,将收割好的青麻干放进去沤制,不断观察温度和成熟情况,待麻皮脱色变白,皮离而不过,捞起后晒干,则可剥皮。剥麻皮当地人叫擗麻,擗麻是男男女女都会做的手工活。1975至1976年,经河南新乡地区和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两地政府联系,互派技术人员传授种水稻和种潞麻技术。大沟曾在新乡师傅指导下种过不少水稻,大沟也派徐太和、程圣则两个老农前去新乡实地指导种潞麻。不过,由于时代变迁,潞麻这种植物被塑料等化纤品替代了,已有多年不种了。

8、农业技术推广员

程宝珍,1969年初中毕业。大队培养他当农业技术推广员,业务上归北呈乡革委会农业技术推广站领导。经常参加培训学习,还选派到海南岛学习育种技术,掌握了一定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大队还划出试验田,配有协助劳动力,进行了十几年的农作物试验,培育了许多种子,提供了很多大田种植经验,是个有知识、有技术的农业行家里手。

9、翻砂

为了兴办水利,大沟村1969年办起了翻砂厂,主要翻砂水管,后来翻砂有阀门、火炉等。聘请长治县阀门厂田富贵师傅传授技术,培养了一批基础技术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县阀门厂职工程反锁返村办厂,在翻砂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引进设备、技术和人才,不仅能制模、翻砂,还能机加工,在当地影响很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一定贡献,造就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如:铸造工程天生、邢联云,制模工程反秀,装配工程光清、程建堂,车工宋建国、程红伟、程样军等等。


大沟分前程和后程,先到的叫前程,后到的叫后程。前程住在南崖下,后程住在北崖下。随着时代变迁,几户程姓先民一代一代繁养生息,就形成现在的大沟村了。现今全村有790多亩土地,230户人家,730多口人,几乎都姓程,只有少数几家李、高、徐、梁、张和几户解放后才落户的鹿、宋、邢、杨等姓。






七、古老八音会

文艺特色,我记忆里不是很多,但八音会是远近出名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八音会演奏人数多达二三十人,敲、打、吹、拉,年轻人都会一手。当地婚娶喜事都愿意请乐队助兴热闹,参加乡、县汇演,每每夺冠。

最近,我看到家乡传来的一个视屏,可兴奋了。说是程兴会老人,呕心沥血,把八音会演奏技艺传给女儿啦。中断多年的八音会又在大沟村响起来了。而且使用的还是“尺、上、五、工、六”古老工尺谱,上了县电视台。虽说,团队规模不大,演奏水平不高,但是,县文化馆定性为“原滋原味继承了当地古老八音会风格。”



八、天然“四合院”

大沟先民崇敬大自然,相信风水之说。虽说上天没有造就大风水,就依据本村南北两崖从东北向南西通向河流之势,在西村口修建了观音堂、文昌阁和奶奶庙,把两崖连起来,形成一个葫芦型“四合院”。阁楼外长着一片树林,浓荫密布,村外是看不见大沟村的。奶奶庙下有出水涵洞,文昌阁石门洞是人行进出口。阁楼里有棵大杨树,据说两三个人都合抱不住,可见之大。后来长势逐渐衰弱,树干中空,时常有小孩在里面打牌。

观音堂、文昌阁,我还记得清楚。观音堂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文昌阁下石门洞是用一米多长黄砂石条拱券的,拱门之上三间小阁楼就是文昌阁,解放前供奉的是文昌帝君,解放后供放着三位烈士灵牌,都叫“光荣堂”,每到清明节,老师就组织我们小学生祭奠烈士,扫堂土、擦位牌。

奶奶庙不知什么时候拆的,观音堂和文昌阁,由于民村批了宅基地要盖新房,先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拆了。

原可以通到河边的两座土崖,由于多年烧砖烧瓦,学大寨垫河滩造田,村民盖新房挖地基取土,挖掉很多。崖离河越来越远,崖头越来越高,窑洞越切越少,瓦房越盖越多,村子越变越大。村子原在一条又窄又深的沟里,“愚公移山”之后,和崖南头后小沟,崖北头的后疙道沟连成一片,变成一个倒“丁”字型宽阔大沟。崖移啦,沟大啦,地阔啦,路寛啦,房多啦,大沟村变大啦,变美啦。

九、准备起航的“大飞机”

过去的大沟村,是个四合院大庄园,是个有天然城墙的古村落,罕见而神奇。背山面水,地肥水美,风调雨顺,天、地、人和谐,是大自然恩赐的一块风水宝地。村民勤劳智慧,民风醇厚,崇文尚武,有历史担当,有中华民族美德和遗风。

现在的大沟村像个“大飞机”,头朝堡德岭,尾藏山东坡,两个翅膀很宽阔。

改革开放前的大沟人信仰的是“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理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用辛勤汗水改变了河山,改变了村貌,给大沟村增添了两个翅膀。

今天的大沟人,赶上了好时代,生活愈来愈富裕,思想愈来愈开放,信心愈来愈高涨,村子愈来愈美丽。希望新一代年轻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发图强,用聪明才智给这架飞机装上引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飞上蓝天,展翅翱翔,一鸣惊人!

二0 0七年八月于石家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大师|清河龙虎堂

GMT+8, 2024-12-18 22:55 , Processed in 0.1318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