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4|回复: 0

如何看城市套房风水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4

回帖

607

积分

山居道士

积分
607
发表于 2024-1-28 0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阳宅应该分为两大类型:  第1大类型是,消费性场所,如商铺、超市、商场、酒楼、酒店、餐馆等。这类场所需要将路边或街边的人引进该场所内消费,人来得越多,生意也就越好,多多益善。  第2大类型是,非消费性场所,如住宅、写字楼、办公室、工厂等,此类场所不需要将路边、街边的人引入该场所内消费,路边、街边的人进来了,反而是件麻烦事。  很多风水门派的理论却没有区分消费性与非消费性场所,而是一概而论,所以,这也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完善的。 第三,风水无论有多少门派,都不外乎形势与理气两大分支。
有的门派强调理气,无论何种类型的场所,都用理气来论吉凶;而有些门派强调形势,一切皆以形势的看法定成败;有的门派则认为无论是何种场所,既强调形势,又注重理气。  根据不同类型的场所,在形法与理气这两个方面应该有所侧重才对。  比如消费性场所,就应该侧重其形势。只要该地段人气旺,该场所位置醒目,方便消费者进出,再配合广告吸引、经营得法,其生意就不会差。
这类场所的风水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人来的多不多,形势好,就有利于人来。所以,就不必过重考虑其朝向等理气方面的要素。  而非消费性场所,如住宅、办公室等,则根本就无需将路边、街边的人引入,其侧重点在于理气。
理气就是让该场所内部的人吸纳自然界之正能量,规避其负能量。正能量多,人就会精神爽朗、头脑清醒、反应机敏,做事的效率和成功率自然也就会很高。负能量多了则恰恰相反。
所以,此类场所的风水好不好,不是取决于从街上或路上来的人多不多,而是取决于该场所内部的人,做事的效率和成功率等。所以,此类场所要侧重的是理气而非形势。
  第四,古代风水理论尤为重视门的作用,所以,传承下来的理论也是如此。而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有着太多的不同,如高度、采光、大门等。
古代建筑极少有现代都市建筑的几十层高度;古代建筑室内采光主要靠门,而现代建筑主要是靠大面积的玻璃窗、甚至是整面玻璃幕墙来采光;
古代建筑各家各户之大门,直接通向外界并采光,而现代高层之大楼,每家每户的大门几乎都在大楼内部,很多大门都没有采到外界之天光。
所以,现代建筑之理气如果还以大门为重的话,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正确的看法是,应该侧重于窗户或玻璃幕墙之采光方向和角度。正、负之能量场很大一部分都是自然界的光线透过窗户或玻璃幕墙而作用于人体。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自然光,对人的作用是不同的,但也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长时间接受自然界之正北(坎卦)光照的人,其身体欠佳,尤其是肾和泌尿系统容易出毛病,事业和工作方面也容易失败,难有起色(坎卦之象义);而长时间接受自然界之西北(乾卦)光照的人,则具有头脑灵活、富有领导能力、事业易成功、易发达等特点(乾卦之象义)。
气口,就是纳气的地方。风水学中讲藏风聚气,聚的气,有一个进来的口,此为气口。
它并不是大门,气口一般在你家住宅区大路的交叉口处。如果大门为气口,那么,此大门前一定要有明堂,有气在此相聚并能流过或者,这个大门口一定要连接着大路。这才是气口

比如,你的大门,前边只是小路,那么,这不是气口,你要找大路相交处。胡同口,连着大路的,则是气口。

而纳气门,和气口,向口,还是不一样的。纳气门,是气流进来的地方,比如,你家有大门,但大门不怎么进人,老关着。此大门只是向口,而经常进人的小门,是纳气口我们住楼的,一般每家都是关着门的。

吉气纳不进来,此时,你测量一下,如果你家阳台方、窗台方,是吉方,那么,经常打开窗子,是很有好处的,吐纳吉气。

门是根据坐向定位的,门在何方位,就吸纳何方位的气。不管门怎样摆,只要定在特定方位,它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以站在房门内,面向房门外为基准,则面向房门外的方向为【向】,自己所在的位置的方位为【坐】。
比如我站在房门内,面向外面的走廊,拿出手机上的指南针一看,我面向的方位是正东,我自己站的位置就是正西,那么这套房子的坐向就是【坐西向东】。以此类推,其余方位(若是用风水罗盘的话,就有二十四的方位)的坐向也是如此确定。总之都是面朝自己房子大门外的方向来看的。
为什么要以房子入户门为标准?这是因为入户门是我们房子跟外界的交通口,房间内部的小太极和外部的大太极(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口子,就是我们的大门,所以这是决定我们吉凶悔吝最关键的一个点,因此是以门向为基准的。
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梁柱结构】为根本,就是说一座房子的横梁和柱子形成最重要的承重结构,而房子的墙只做分隔、保暖等作用,并不用来承重。
在这样的结构下,墙体事实上是可以大规模替换成门或窗的。所以我们的古建筑真要说窗的话,绝对比现在的要大得多。在某些亭台廊榭的园林中,一些房子的一整面墙都是可以打开的落地窗,外面就是小桥流水、水池锦鲤之类的,以方便主人观赏。
所以古代就应该以这一面更宽阔、能拆掉或打开的“墙”来作为气口、来定坐向吗?然而事实上是并没有这么做,我们的先贤们还是以房门作为坐向的基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房门不但是风和阳光进来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人】进出的地方。
所以你家阳台再大,也不能算作气口,最多算个风口纳气的地方。所以房子的坐向不能以阳台定,还是要以大门为准。
而有家里是别墅,有前后两个门,那这就要看常用门是哪个了,如果大家都习惯于走后门,那就以后门为基准,不管正门了。
但是以阳台为向也是对,只是用在理气方面,比如玄空就必须要以阳台为向来看纳气。而八宅则需要按入户门来起游年而已。


附文:如何对当下堪舆学问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了解风水这一门学问,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达比较快,面也比较广,加之很多人学点皮毛就利用风水造谣撞骗,给人们造成一种玄乎的感觉,很多人都对风水存在误解。大街小巷也有很多关于风水的书籍,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地摊盗版书籍和伪书籍。盗版书籍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错别字很多,而且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故意东删西减。伪书籍更是与古典古籍没有一点关系,完全无依无据,胡乱一通。如果风水爱好者看这一类似书籍自学,就会被华而不实的东西所迷惑,加之这一门学问现今流派多,非常乱,学到最后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哪些知识是真的,哪些知识是假的,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次要。严重的会导致学习者思想混乱,过于迷信。

而真正的风水学重点永远是在峦头上面,理气是用来从方位和时间更好的去优化峦头,它必须是一个总体。七分峦头三分理气,如果反过来七分理气三分峦头,那这个风水肯定是有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风水师把自己家的风水做败了的原因,说到这个地方,很多人看到我说的这个峦头和理气的论述肯定会有各种意见和见解,那我建议大家多去读风水正版古典古籍,博览群书,多去领悟领域内各家各派的核心知识,多去实践中验证总结,结果自然明了。然而会者一言立晓,不会者屡读难明!不是理气之多,而是真理气之少!不是峦头为主理气为辅,而是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峦头握生人之权,理气知兴废之时!呜呼!理寓之气,气囿于形。因形察气,以立人纪。地理之理,岂易言哉!

风水学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发展到如今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一直以来,风水的核心知识都是不外传之秘,所以常人对风水学并不理解,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风水文化是一种迷信,其实当我们真正去了解它过后才会发现,这一门文化里面充满着古人的智慧,他就是古人在自然界生存智慧的总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

在历史发展当中,堪舆学是不断地在改进,到现在已经非常庞大了,而且理论体系非常复杂。堪舆理论的形成,从战国时期或秦朝初期就已经形成,在理论形成之前,其实堪舆已经存在了,只不过人们还没有把它系统化,只是单纯的作为一种居住经验,后来慢慢地把这种居住经验总结起来,形成了一套理论。到了汉代的时候,人们就把一些阴阳五行,八卦太极这些易学术数当中的符号文化和思想融入进去,所以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非常庞大的堪舆学理论体系。所以堪舆文化的发展,最早是没有什么五行概念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符号,到后来才慢慢地融入进去。

五行八卦到最后就演变成了理气,所以堪舆分为峦头和理气。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它分开讲,说堪舆有峦头派和理气派,其实这样说不太合理,因为堪舆文化的根是峦头,而理气只是为了更好地去解释这个峦头,并不能够单独的成为一个派系。单凭理气去看堪舆是看不了的,所有的理气都是在为峦头服务。所以峦头和理气本为一体,它是不可分割的。峦头占百分之七八十的影响,吉凶永远是在峦头上,而理气有的时候只是决定力量程度和时间的作用。如果只是看方位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理气派非常的复杂,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非常多,如果我们要统计的话,大概有几十种方法,从大的方向来讲也有好多种,比如说三元堪舆和三合堪舆这是两大体系。但是这两大体系之下还有无数种用法,这里我说的是无数,因为根本没法统计它到底有多少种,甚至发展到最后是一人一种方法,这就是理气的乱象,乱就乱在这个地方,没有办法去统一它。理气堪舆我们常见的有“天星法”“三合命理法”“八宅法”“飞星法”“五行法”“玄空大卦法”“八卦法”“奇门法”“金锁玉关”“阳宅三要”“星宿”等等很多方法,这些都是理气。

而峦头堪舆有人把它拆分为形势派形象派和形法派,其实这样拆分没有道理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学峦头就知道,既要论它的形(五行),又要论它的象(像什么),通过形象来看吉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分割。现在理气非常多,但是我们学习堪舆一定要明白,峦头占了很大一部分影响,所以它永远是以峦头为主,理气只是一个辅助。堪舆这门文化的产生,它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数千年来人们在自然界生存的一个经验总结。所以它是无数人总结出来的,就像中医一样,中医不是谁发明的,只是有些人发现了一些更好的方法,后代又经过多少年去整理总结,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体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大师|清河龙虎堂

GMT+8, 2024-12-19 01:40 , Processed in 0.0624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