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识人秘术36法
—— 鬼谷子 ——
鬼谷子,真名叫王诩(也有称其为王禅),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谋略家、兵法家、还是纵横家的鼻祖。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1.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通过提出深入的问题,深究原由,追根究底地去提问,观察对方的言辞是否有理有据,以及是否有应变能力。
2. 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对已知的事情故意提问,
观察对方是否隐瞒,
从而判断其德行操守。
3. 远使以财,以观其廉!
观察对方面对利益的态度,可以判断出他的节操。
节操高洁之人,对不义之财绝不享用。
《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数额再大,终究逃不过清空的一天。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节操辛苦获利,则利虽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4. 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用美色试探对方,考验其品德和定力。
一方面能看出这个人的品德,另一方面也可以考验对方能否抗得住流年,耐得住寂寞,面对诱惑是否也有足够的定力以应对。
5.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遇到困难时,观察对方是否有勇气面对和解决问题。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6.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让对方喝酒,观察其酒后态度,判断其性格和品行。借此观察他的态度。
平时守口如瓶的人,黄汤下肚就完全变了样,不但满口牢骚,还会猛说别人的坏话,这样的人就可判定他是一个经常怀有不满,甚至嫉妒心强烈,有害人之心的人。
7. 远使之,以观其不二!
远离一个人来观察他是否忠诚。
忠诚,并不只是于家于国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忠诚也意味着对他人能够做到坦诚相对,不坦诚的人不值得深交,坦诚的人即使能力不强,但也能让我们感到放心安妥。
8. 近使之,而观其敬!
去与对方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敬重。
能在密友面前适当保持形象之人,必是懂得尊重他人之人,这种人能够敏感地觉察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因此不会轻易侵犯到别人的利益。
9. 烦使之,而观其能!
将一定繁琐的事情交托于对方,看其是否能应对自如。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结交朋友,并非都出于功利的目的,但对方如果不懂社会之规则、不懂处事之方法,则往往会累及我们自身,弊大于利。
10. 卒然问焉,而观其智!
突然就某个方面的问题对其发问,从而观察其智慧和反应。
办事能力是一回事,但思路想法又是另一回事。那种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看法的人,不值得深交,他们只会人云亦云,因此难免会将自己的精神层次也一并拉低。
11.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与对方约定某事,看他是否能遵守承诺。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那种朝三暮四的人,只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知推己及人。若我们与这种类型的人交往,并大意将重任交托于他,有可能会满盘皆落索。
12. 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观察对方是否表里如一。
看他在不同群体、不同场合中的待人接物态度。有些人往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同场合可以说出大相径庭的话语,这种人尤其值得警惕,去结交真诚之人,有助于我们自己也养成表里如一的优良品德。
13. 富,则观其所养!
观察一个人富裕时如何花钱,判断其品性。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富了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性的体现。
14. 听,则观其所行!
听对方说话后,观察其是否言行一致。
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15. 近,则观其所好!
通过接近对方观察其爱好,以判断其性格。
接近一个人时,要观察他的喜好和兴趣。
16. 习,则观其所言!
在与对方熟悉后,通过观察其言谈内容。
来判断他的三观、习性等。
17. 穷,则观其所受!
观察一个人在贫穷时的态度和行为。
在困境中观察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8. 贱,则观其所不为!
观察一个人地位低时是否保持尊严和原则。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
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19. 喜之,以验其守!
让对方欢喜高兴,
观察他是否能保持节制操守和守纪律。
20. 乐之,以验其僻!
让他快乐,看他是否得意忘形。
人一高兴,就容易显现出真实的意图。
21. 怒之,以验其节!
激怒对方,观察其是否能控制情绪。
人一愤怒,就容易显现出他潜藏的本性。
22. 哀之,以验其仁!
让对方处于哀痛环境中,
观察其是否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观察对于下属,特别是弱者是否无情?
无情之人必是小人。
23. 苦之,以验其志!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困境中的表现,
来检验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因此,修学提升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能够吃苦才行。
如果吃不了苦,就不能真正提升自己。
24. 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观察受宠的人是否骄奢。
姜太公说:富贵而不骄奢的人,可称之为义。
25. 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对被疏远和罢黜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背叛。
26. 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对荣耀显赫的人,要观察他是否骄矜夸耀。
27. 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
对默默无闻的人,
要观察他是否能做到不惧权贵。
28. 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
对年少的人,要观察他是否恭敬、好学,
能否对兄弟爱护谦让。
《人物志》称:从小立志的人,在孩童时期就会有一定的苗头。所以说文才本于辞藻丰富,辩才始于口齿伶俐,仁爱出于慈善怜悯,好施在于大方,谨慎在于有畏惧之心,廉洁表现为不取不该自己拥有的东西。
29. 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其私!
对壮年的人,
要观察他是否廉洁、务实、大公无私。
30. 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
对老年人,要观察他是否思虑慎重,加强自己不足的方面,而且又能谨守道德规范。
31. 父子之间,观其慈孝!
父子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父慈子孝。
32. 兄弟之间,观其和友!
兄弟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和睦友爱。
33. 乡党之间,观其信义!
邻里之间,要观察他们是否讲信义。
34. 君臣之间,观其忠惠!
君臣之间,
要观察臣子是否忠心,君主是否宽大恩惠。
姜太公说:交给他权力还能不变的人,就是忠臣。
35. 人言己默,欲高反下!
自己先沉默观察对方的言行,
想要抬高对方,就先适当打压。
想要打压对方,就先抬高对方。
36. 连环察人,算无遗策!
将上述方法连环使用,综合判断一个人。
在识人过程中,要深思熟虑,做到万无一失。靠某一种方法是不能做出整体判断的,所以要将上述方法连环使用。即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全面了解和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和潜力。
这些方法要求观察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评价一个人,避免出现片面和错误的判断。可以多练习使用验证。
《识人六法》
除此之外,识人认人之法还有“听气”、“察色”、“考志”、“处事”、“测隐”、“揆德”之法。一、听气:人在不同场景中气息是不同的。注意其语音、语气、语速、语调,并可分析其物质和原因。“听气”是通过倾听一个人的声音,来了解他内心的状态和性格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观察一个人说话时表现出来的精气,包括语气的缓急、声音的高低以及气息的平稳与否。
例如:
内心焦躁之人,说话往往气息急促、语气急切。
心境平和者,其气则匀缓悠长。
《人物志》中提到:“夫人有气,气也者,谓诚在其中,必见诸外。故心气粗讼者,其声沈散;心气详慎者,其声和节;心气戾者,其声粗犷;心气宽柔者,其声温润。”这段话进一步阐释了听气识人的原理。
二、察色:
人都有气,气聚于人的形体之中,必然表现于形体之外。肢体动作,微表情,特别是眼神,不看人眼睛,就如同盲人一般。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会掩饰行为和语言,但是眼神和微表情很难掩饰。
注意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绪。
“察色”是细致观察对方的脸色变化,以探寻其内在本质。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直观反映,如愤怒时面色涨红,恐惧时脸色苍白,喜悦时容光焕发。通过察色,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
内心焦虑时,眉头可能会不自觉地紧皱,眼神也会显得游离不定。
内心喜悦时,脸上往往会绽放出真诚的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光彩。
《人物志》中还提到:“又有察色。察色谓心气内蓄,皆可以色取之。夫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诚忠,必有可观之色;诚洁,必有难污之色;诚贞,必有可信之色。” 这段话说明了察色识人的深度和广度。
三、考志:
是通过与考察对象交谈来考察他的志向。
“考志”是通过与考察对象交谈来考察他的志向和心志。在交谈过程中,可以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以及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例如:
语气柔和舒缓、神色虔敬但不谄媚的人,往往能够重用并带来利益。
说话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且想方设法掩饰自己不足的人,则不可重用。
考志识人不仅关注对方的言辞,更关注其言辞背后的真实想法和动机。
四、测隐:
探测人的内心世界的办法来识人。
“测隐”是探测人的内心世界的办法来识人,即识别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小人。具体来说,测隐包括观察一个人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反应和表现,以及通过提问和追问来揭示其真实想法和意图。
例如:
有人给点小好处却想捞大便宜,在局部利益上退让却在整体利益上争夺,这种人就是用仁爱贤惠来隐藏自己。
有人被问问题时不回答,再追问又说得含含糊糊,这种人就是拿学识和道理来掩盖自己的不足。
测隐识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以揭示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五、揆德:
是估量一个人的品德并予以判断。
“揆德”是估量一个人的品德并予以判断。在识人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方的外在表现,更要关注其内在品德和修养。
例如:
身处困境时能激励自己进取向上的人,是有德之人。
清贫简陋时刚强无畏、富足安乐时也不奢华无度的人,是忠孝之人。
揆德识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判断对方的品德和修养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六、处事:
通过为人处事的方式来考察一个人。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表现来判断其性格和能力。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态度、方法和结果,往往能反映出其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例如,一个能够冷静分析、果断决策并有效执行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而一个犹豫不决、拖延推诿的人,则可能缺乏责任感和决断力。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的表现,可以对其性格和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人,不是占卜看相,靠的就是用各种方法来观察、试探、验证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如鬼谷子说的: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一个人能不能用,必须要观察双方是不是一路人,观点是否相同,内外是否一致,了解真假虚实,如此才能确立计策,决定双方的亲疏关系。最后再加以验证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