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3|回复: 0

【永城地名故事】棘古同、沙土刘集的传说,时庄的故事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4

回帖

607

积分

山居道士

积分
607
发表于 2024-3-6 0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棘古同的传说

在刘河镇南约2公里处,有一个千年古村落——棘古同村。

据民间传说,棘古同这一村名的由来,与全球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有关。

屈原,人称楚大夫,生于公元前340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自幼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楚辞”创立者,被誉为“楚辞之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屈原为当年世界纪念的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楚怀王时期,屈原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按照当时惯例,楚国应封给屈原食邑地。屈原再三推辞,最后恐招致楚国贵族阶层群起反对,便选了当时楚国最偏僻的地方,现在的刘河、薛湖一带作为封地。这一带当时地势低洼,遍地生长着通体长满尖刺的灌木,便以现在的棘古同为邑城,命名为棘邑,棘邑百姓赐为棘姓。

屈原志存高远,对金钱利禄看得很淡,因而对食邑地的百姓很少管理,使这些人有更大的收益空间。闻信到棘邑发展的人逐渐增多,邑城规模扩展很快。但原住此地的棘姓人喜欢抱团居住,在城区内形成一个棘姓聚居的胡同,名为棘古同。

屈原在担任楚怀王左徒期间,为强国富民,主持了一系列的变法改革,严重触动了楚国旧贵族和一些顽固势力的利益。这些人联合起来,无中生有,混淆视听,反复诋毁屈原,最终使屈原含冤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悲恨交加,于公元前278年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被问罪流放后,从各地迁往棘邑的百姓害怕受到牵连,陆续从棘邑迁出。唯有原居此地、因城赐姓的棘姓人,念及屈原的恩德,且故地难舍,仍在原地留住。

时间长了,棘邑城只剩下了棘姓聚居的棘古同,缩小成一个村,棘古同便自然成为其村名。

2000多年来,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诚信本分的绝大多数棘姓人,仍固守在这片祖宗传承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生活,将屈原重文兴家、爱国忠信的思想一代代发扬光大。

如今,全球棘姓有2500多人,其中刘河镇棘古同村棘古同西组和棘古同东组就集中居住棘姓1500多人,占全球棘姓总人口的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棘姓起源地。


沙土刘集的传说

位于陈官庄西北约3公里处的沙土刘集村,很早以前因刘姓人家在此居住,以种植和销售蔬菜维持生计,附近村民便称其为刘菜园。

这年,刘菜园种了很多萝卜,由于精心管理,萝卜长得又大又甜,刘菜园人盘算着当年一定可以卖上好价钱。

哪知天不作美,临近萝卜收获时,偏偏下起了连阴雨,使大片萝卜地积水。

20多天后总算雨过天晴,刘菜园村民急不可待地去采挖萝卜,没料想因多日雨水浸泡,绝大多数萝卜在地下已腐烂变质。

看着一堆堆烂萝卜,刘菜园人个个面色凝重,几名老者便从很远的地方请来一个风水先生勘探风水。

风水先生转悠了两天,对几名老者说:“怪不得你们的萝卜烂在地里,你们这里四面是猪(朱),把你们围在中间,有多少菜够啃的?”

老者们不解其意,一脸迷茫。

风水先生掰着手指说:“你们东面是猪(朱)园,北面是猪(朱)小楼,西面是猪(朱)庄,南面是猪(朱)楼,四群猪围着你们这一团菜,不吃才怪。”

老者连问破解之法。

风水先生胸有成竹:“你们只需在四面堆起沙墙,将村名改为刘集即可。”

风水先生看了看几位老者,又解释说:“四面围沙,沙即杀也,猪进来就杀;刘集意为留祭,总的意思是猪若再来,进来即杀,杀过后再留下来祭奠神灵。它还敢来吗?猪进不来,咱们的菜就烂不了。”

后来,村里按风水先生的要求把村名改成了刘集,并在村的四面堆沙成丘。

从此以后,这里种的蔬菜年年丰收,附近的村民都到这里交易,逐渐形成一个小的集市。但由于四面沙丘,稍有风起,村内便沙尘飞扬,风稍大一点,飞沙遮天蔽日,人们便称这个村为沙土刘集。




时庄的故事

位于演集街道北约1公里的时庄村,从古至今,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很早以前,时庄村因在李楼村南,且李姓较多,叫前李庄。

前李庄的人不仅吃苦耐劳,还头脑灵活,地里庄稼长得好,家家户户都做小生意,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富裕村。

“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伙土匪盯上了前李庄,经常到前李庄抢劫。前李庄人为了自卫,自发组织了护村队,日夜巡逻,一发现情况便鸣锣为号,听到锣声,全村男女青壮持农具上阵,土匪几次骚扰,都无功而返。

这年,永城连续大旱,沟河断流,地里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水井多已干枯,远近村民陷入食无粮、饮无水的困境。

“饥寒生盗心”,土匪又打起了抢劫前李庄的主意,并从外地纠集了另一帮土匪联合抢劫。

土匪进村后,很快同护村队发生交锋,土匪人多势众,前李庄村民便利用熟悉村内地形的优势,同土匪进屋串巷“捉迷藏”。但村民寡不敌众,土匪占了上风,他们决定旧恨新仇一起清算,将村内所有值钱的东西一扫而光,然后放火烧庄。

千钧一发之际,一彪人马突然从村外杀入。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持有兵刃,且个个功夫了得。土匪见状,哪敢恋战,纷纷四散而逃。

此时天已大亮,全村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团团围住这彪人马。这时,本村一时姓青年从这彪人马中走出,指着一位身材高大、赤面美须的大汉向乡亲们介绍:“这就是名震四方的关将军。”

原来,这时姓青年跟随关羽南北征战多年,昨晚接到其哥哥的急报,禀明关将军,关将军便亲自率队,星夜赶来救援。

几名老者急忙拿出一些干粮招待关将军一行,并说:“实在对不起关将军,因此地大旱,井已干枯,大伙儿已连续几天没饮水做饭了,故无法好好招待将军。”

关将军心中为百姓着急,将手握的青龙偃月刀刀把向下,用力向地上一顿,大喝一声:“似此如何是好!”刀把顿地之处,竟戳出一个深坑,坑上面的土竟湿润起来。

村民喜出望外,连说:“关将军真乃神人,您这一戳恐怕正好戳在了水眼上。”

关羽定睛细看,喜出望外,马上命军兵顺坑深挖,很快有水流自下涌出,成了一口水质甘甜的土井。

村民们将从井中提出的水,首先让军兵饮用,军兵们心痛征战的战马,便先用水喂马。

为感谢关将军之恩,村民们便把那口井称为关公饮马泉;大家都说是时家兄弟请来关将军,才使前李庄免遭大劫,便把庄名改为时庄。

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庄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在这块深藏故事的土地上,又演绎出新的故事。

他们挖出深埋于泥土下的故事,利用祖宗世代传承的“好脑壳”,精心谋划,巧妙设计,变废为宝:将废弃多年的破瓦片,经过匠心独运的排列组合,成了古风浓郁的黛瓦墙;用在破墙下躺了多年的老石磨,嵌入墙壁再配以名人书法,变成了一道独具风格的文化墙;把早已掉瓷烂沿的旧水缸倒立排列,稍加点辍,便成为艺术气息浓厚的国风图……这一番变戏法似的打造,引来了一批批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进村落户,引来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学习者、参观者、旅游者。

这个数千年烟火缭绕、男耕女织的纯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为时庄文化艺术村,一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转身变成西装笔挺、走南闯北的文化经纪人。

短短几年光景,时庄村已嬗变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河南省美丽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新时代的时庄人,正在用他们点石成金的妙手,让时庄持续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大师|清河龙虎堂

GMT+8, 2024-12-19 01:43 , Processed in 0.0718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