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回复: 0

行医40年老中医自述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7

回帖

685

积分

山居道士

积分
685
发表于 2024-8-25 1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是河南省信阳人氏。祖上世代中医,据老辈人传,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本人今年57岁,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一是百病从虚而入 , 二是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血虚容易患病。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3)阴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关键。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
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物质就相当于机器的机油,一个机器有了机油,就能开响发动机。然后发动机就发热,产生动力,为人类造福生产。人有了血液,津液,养料就会有温度,就有生命。人就能工作,劳动。这些都是阴的气化功能。人体没有阴的内在基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不光是人离不开阴的滋养,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都是这样,没阴就不能存活。所谓中医理论中讲到阴平阳和,阴平阳秘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
阴虚,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营养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则必然会出现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病人便出现一系列发热上火,引发多出炎症的发生。
4)阳虚
阳是热的代名词,动为阳,静为阴,阳刚之气,阳刚之躯,阳是人体外在的表现。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阳的作用。阳的生存是以阴做内在基础的,没有阴做内部给养,阳的外在形象就无法存在,人体阴阳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出现阳虚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阳虚生寒。也就是说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肢体浮肿,畏寒冷痛,肠寒腹痛,肠鸣泄泻,宫寒不孕,宫寒小腹痛,痛经,心率过缓,血压下降,阳痿早泄,甚至还会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阳危症。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非常科学的论断,阴阳学说不但用于说明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还应用于人体的病理变化,辩证和施治。求得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阴阳学说还能应用于说明宇宙间的任何问题,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学说,中医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科学。
(2) 百病由气而生 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
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怒、气导致的病人的发病率极高,有一半以上内科病人的病患大多由气而产生。可是这些由气而产生的病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西药更没有解气的药物。人体的虚证仪器也无法查出。仪器只能找有形的病变,然而仅靠仪器查病是不完全的,不完善的。很多西医甚至很多中医生也只靠仪器来诊断病情,很多病人去医院看病,哪个地方有病,大夫就叫做那项检查,这些不动脑筋光靠仪器的医生未必就是好医生。需要说明的是,仪器不是万能的,机体很多毛病,仪器并不是完全查出。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书中也曾说过,人生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每天当中有顺心的事情,也有不顺心的事情。顺心的事情,人的心情就好。反之,人的心情就差。工作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婚姻上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家庭的不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等时有发生。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性情开朗的人就较少生病,反之思想上,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肝气不和、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这些病症都是由气而生。
西医中所讲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多虑症,狂躁症等病症的发病机理都与气有关。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息肉等其他各种癌症,肿瘤的发病机理也与气息息相关。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血瘀成瘤。同时,我发现,由气导致的肿瘤、癌症发病率极高。
下面我要讲的是中医内科病的5个特点:普遍性,规律性,多发性,关联性,季节性。
中医内科病的发病存在着普遍性,很多病人的发病机理大致相同,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症状。疾病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一个器官有病,能导致多种病候的出现。而且多种病侯群的出现,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有些病的发病则与季节有关,如春季多风症,夏季多热病,秋季多燥症,冬季多寒证。
1 普遍性
普遍性指许多人患同一种病,而这一类的病患为数众多,并层出不穷。老少皆有。
例如: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胃炎——咽炎等,肾阳虚——脾阳虚——胃寒——脾虚泄泻(肠鸣痛)。患这两种病的患者非常多见,存在着普遍性
2 规律性
相同疾病出现相同的症状,其病理也大致相同,病人反映出来的外在现象也基本相似,这就是疾病的规律性。如阴虚火旺反应出来大都是火盛,怕热,多汗等体征。阳虚寒大的病人多出现怕冷畏寒,四肢不温。肝气不和型的都出现胃胀,心胸胀满,急躁易怒。
3 多发性
多发性是指一个疾病能导致多种症候的发生, 例如


4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人体患病有着相互牵连的因果关系。一个器官的发病,紧接着又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发病,从而引起多个器官的发病,这就是疾病的关联性。


5 季节性    季节性,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来看病的多以热病上火为多,病人以炎症大为主要特征。冬季的病人寒症比较常见,春季以风湿,风寒温热为主,秋季以燥病伤阴为多。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1 阴虚火旺型  2 阳虚生寒型  3 阴阳两虚型 4  肝气不和型
(一)阴虚火旺型
阴虚火旺型的病人最常见,发病极高,人数众多。以中老年人患病为主,青少年患这种类型的病也较为多见,具有普遍性。
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生火,这些病名是中医理论上常讲的病名。阴虚则热,就是阴虚了病人就会表现出热的症候,热就是火,火大就生炎症。中医讲火,西医讲炎症,都是同一个发病机理。
但就具体来讲,火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真火,一种是虚火。两种火的说法是截然不同,两种火的性质也不一样。
真火
真火是指病人出现高烧,神志不清,长疮,长疔。如皮下组织炎,蜂窝组织炎,关节部位红肿发炎,肺痈,肠痈,淋巴结肿大,脑膜炎,各种急性炎症等的发病机理都是真火,是细菌导致的,还有流行感冒,病毒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烧也是真火。这些病用西药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效果好、见效快,比中医的清热药治疗效果要好的多、快得多。对于以上出现的这些病症,西医疗法最佳。
虚火
甲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不眠,血象不高的发烧病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红斑渗出性胃炎,胃充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增生;膀胱炎,尿道炎,妇科炎症以及慢性咽炎食管炎等都是由虚火形成的。其发病机理不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而是由阴虚火旺而形成的。
这些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中医滋阴降火的方法,治愈率才高。很多阴虚火旺而引发体内多出炎症的病人常年吃西药,抗生素治疗,花费不少金钱,病还是没治好,甚至有的越来越严重。或是有点效果,却易于反复。
阴虚火旺这类病型的发病机理。平常好吃辛辣,失血过多,熬夜过多,好生气急躁,手术过多,刮宫引产过多,过度疲劳,性生活过度,久病体虚,出汗过多,营养不良等原因多引起。致使体内血液津液丧失过多,导致阴虚。阴虚则阳偏盛,出现一系列火旺的症候。对于这类病症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滋阴降火,滋阴潜阳。
阴虚,通常以肾阴虚为主。肾藏精,肾生精,肾藏真阴。肾主水,五脏都离不开水养,这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生存。肾阴一虚,五脏失养。肾阴不虚,五脏充养。“阴平阳和,阴平阳秘”。阴虚必生火。肝属阳刚器官,本性属木,木能生火。肾阴一虚,肝木失去给养,肝火失去节制,便出现火旺,随即胆囊发炎。木能克土,脾胃属土,便可导致胃火大引发胃炎。十人九胃,目前人群中得胃病的人数众多,西医光治胃,不知道胃炎是由肝火引起,肝火是本质。胃炎是标,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
有的人胃病喝了几年西药,甚至十几年,花了很多钱,也没能治好。根据中医治本的原理,滋阴降火,则胃病很快能治愈。本人每天接触的胃病患者极多,用中医治胃病,疗效快时间短,花钱少,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好评。
(二)阳虚生寒型  阳虚生寒的病人以冬季为多见,发病以中老年人为最多,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阳是有型的。一个人的阳气充足与否,观其外在形象便知。人有精神,说话声音响亮,眼睛有神气,面色红润,头发乌黑,身体刚健,思维敏捷,反映问题快,这都是阳的作用形成的。    阳虚通常以肾阳虚为主,肾藏真阴和真阳。肾阳虚导致脾阳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腿酸痛,四肢浮肿,虚肿体质。胃寒,胃酸过多,大便溏稀,肠鸣泄泻,腰痛绵绵。女性宫寒不孕,月经退后或经闭,盆腔积液,输卵管不通,白带过多。男性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夜尿频多,失禁。
   
阳虚还能引起肢倦乏力,精神萎靡,行动迟缓,易于疲劳,血压下降,心率过缓,易于感冒等阳气不升现象。
   
阳虚还能引起肺气虚中气虚,导致中气下陷,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还能引起脂肪的代谢,出现脂肪肝,导致大肚病。
   
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衰。阳刚之气,气足则力壮,一个人阳气充足则精神旺盛,精神焕发,工作起来不疲倦,劳动起来干劲十足、快捷。反之就疲倦乏力、迟缓。
   
阳能化气,气属阳。阳虚能导致气虚。肾阳虚导致肾气虚。心阳虚导致心气虚。气能化血,血气同源,导致心血虚。脾阳虚能导致脾气虚、胃气虚。脾气虚导致肺气虚,心血虚导致肺气虚心气虚导致肺气虚。
(三)阴阳两虚型        阴阳两虚型的病人也尤为多见,此类病症以女性发病为主,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出现阴阳两虚的病人病情则更为复杂,属于疑难杂症,老年期综合症的范围。阴阳两虚如果不好好医治,往往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临床上患肾功能衰竭,大都是肾阴阳两虚所造成的。
   
阴阳两虚患者的病症既综合了阴虚发病的一面,又综合了阳虚发病的一面,两种症状兼有。这种病症在治疗上既不能单独治阴,又不能单独治阳,必须同时治疗。补阴兼补阳,降火兼驱寒。阴阳同治,疗效非常满意,否则其反。    阴阳两虚的患者既出现阴虚生火的症状又兼有阳虚生寒的症状。滋阴降火药物大都寒凉,温中散寒药物大都温热。单滋阴降火则阳虚更甚,只补阳散寒则虚火更凶。滋阴降火、补肾壮阳,双管齐下,阴阳才能平衡,病人继而康复。所以,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即保持和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阴阳两虚的治疗用药看起来有点矛盾,药物性质上看起来有冲突,因此这个问题要用中药的归经原理来解释。中医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中药都有各自的归经,即补肾药入肾经,治肝药入肝经,补脾药入脾经,治心药入心经,治肺药入肺经。药物按性质各走其道,各得其所。各种药发挥各自的作用,解决各自的矛盾。
   
阴阳两虚型的病人通常所表现的症状:既怕热,又怕冷;上实下虚;一天当中,早晚怕冷,中午怕热,天气晴朗怕热,天阴下雨怕冷;一年四季中冬春季怕冷,夏秋季怕热。既有内火,又有外寒;既有炎症,又有寒湿。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上焦潮热多汗,下焦虚寒怕冷;上焦炎症大,下焦湿寒重。既口苦咽干,又肢软乏力;既潮热心烦,又虚寒带下。病人常有头晕、头重、头胀、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健忘、心烦失眠、心慌气短、心悸等,病人还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脾虚胃弱、消化力差、食欲不振、胃部炎症大、胃糜烂溃疡、便溏、溃疡性肠炎等,亦会出现虚肿体质、四肢浮肿、脂肪肝、大肚病、妇科诸病等多种病症。
阳两虚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养血安神,补肾壮阳,温中散寒。
(四)肝气不和型    内因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七情,是每个人的七种情绪。
   
喜则气缓(伤身),怒则气上(伤肝),悲则气消(伤肺),恐则气下(伤肾),思者伤脾,忧者伤心,惊者伤神。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科病的发病机理与七情有直接关系,七情当中尤以怒致病的患者更为突出。
怒则气上。气大伤肝,肝主情志。肝属木,木有自由伸展之性,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当人们心情不好、闷闷不乐时,就会导致生气。思想上,精神上长期受到压抑就会导致肝的情志不畅,气机不能畅达,引起气滞,从而导致气血不能畅通。轻者引起肝气不和,肝气不舒,重者肝气郁结,危及生命。
如人与人之间闹矛盾,结怨结仇,打骂争斗,夫妻之间不和谐,经济上贫困,事业上受挫折等都会导致心情不愉快。时间久了,会心情不畅,导致气逆气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本人在近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气导致内科病的患者在总发病率人群中占有50%的份额。也就是说每两个内科病患者就有一个的病因是因为情志不舒。可是这些由气所导致的内科疾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人体各个脏器的虚证,仪器也无从查出。很多患者因为身体不舒服做仪器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而到我处一经切脉,却能诊出很多毛病。仪器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检查出人体器官有形的病变。有很多患者过于相信仪器,自觉身体不舒,就做人体全面检查,甚至有些医生也一味的靠仪器指标来做诊断。仪器虽然很科学,但不是全面的科学。
情志不畅、生气所致疾病图
肝属木,木克土,木犯土,木乘土,属五行相克。脾胃属土,是指肝脏有病导致脾胃产生毛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肝炎,肝火旺盛或是肝气不和都会导致胃病的产生。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9个犯胃病。在癌症的发病率中,胃癌、食道癌的发病率占重要地位,发病率极高。如何治好胃病,降低和减少癌症的发生是当今医生的重大课题。
胃病虽然众多,但引发的根本原因在两个方面。一种是肝病导致胃病,由肝气、肝火导致的胃病占80%。另一种是肾阳虚导致胃寒引发胃病占20%。胃病虽多,却也好治。如果不从根源上治起,单纯的治疗胃炎是很难治好胃病,久病久患,治好的人为数甚少。
然而,胃病的发生率是由三种病因产生的。一种是肝火旺盛引发胃炎,一种是肝气不和导致胃炎、胃胀,一种是脾肾阳虚导致胃寒。但尤以前两种最为多见。
肝气不和型引发的胃病最突出,发病率较高。身体各部位的癌症也与其有直接联系,因为气滞就必然导致淤血的产生。中医学认为,气行血行,气通血通,气不通,血不通。不通生痛,痛者不通。气滞血瘀、淤血聚积就易导致肿瘤癌变。
肝气不和引起胃胀,胸肋胀满。还能引起肝火旺盛,肝脏有病即生火,肝无虚证之说。肝火旺盛引起肾阴虚,肾阴虚加重肝火大,如此相互因果联系。也叫子病及母,母病及子。治疗原则是在治疗肝气不和的基础上,亦要同时降肝火补肾阴。肝气不和能导致脾气不和,从而导致脾虚,治疗原则健脾和胃。如此,治疗肝气不和型的病患既要疏肝理气,又要清热去火,还要滋阴潜阳。必要时还需和胃止呕,制酸,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所以单方治病非常片面且疗效甚小,必须多方治病,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大师|清河龙虎堂

GMT+8, 2024-12-18 23:10 , Processed in 0.1852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